《千字文》中\"起翦颇牧股票配资机构,用军最精。宣威沙漠,驰誉丹青\"这十六个字,生动概括了战国时期四位最杰出的军事统帅:秦国的\"杀神\"白起、智将王翦,以及赵国的老将廉颇和名将李牧。这四位名将中,白起因其惊人的歼敌数量而声名显赫,而与其同属秦国的王翦,虽然战功同样卓著,却因作战风格迥异而常被世人低估。
细究历史就会发现,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中,王翦及其子王贲实际上完成了对五国的征服。与白起崇尚歼灭战、追求彻底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作战理念不同,王翦更注重\"上兵伐谋\"的军事思想,善于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。他每次出征前都会向秦王提出特殊要求:必须调集全国最精锐的部队,配备最充足的粮草,并建立最完善的情报网络。这种看似奢侈的备战方式,实则是他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。
最典型的战例当属灭赵之战。当时王翦与赵国名将李牧在边境对峙长达一年之久,表面上看是两军动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王翦巧妙地运用反间计,通过散布谣言使赵王对李牧产生猜忌,最终成功除掉了这个强劲对手。失去李牧的赵军很快土崩瓦解,王翦乘势攻破邯郸,生擒赵王,为秦国统一大业扫清了一大障碍。
展开剩余60%在随后谋划灭楚之战时,王翦与秦始皇之间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。当年轻将领李信夸口二十万大军即可灭楚时,老成持重的王翦却坚持需要六十万大军。秦始皇起初更倾向李信的方案,认为王翦过于保守,遂命李信率军出征。结果不出王翦所料,李信在楚将项燕的反击下惨败而归。醒悟过来的秦始皇亲自驾临王翦府邸致歉,并全盘接受了他的作战计划。
出征前夕,王翦一反常态地向秦始皇索要大量良田美宅,甚至在行军途中还多次追加请求。这种看似贪婪的行为实则是王翦的深谋远虑:他深知秦王多疑的性格,故意以贪财的形象来消除秦王对自己拥兵权的猜忌。当六十万大军抵达楚境后,王翦又出人意料地按兵不动长达一年,让将士们养精蓄锐,甚至组织投石比赛来保持士气。直到楚军因久候无战而军心涣散、调动失误之际,王翦才突然发动总攻,一举歼灭楚军主力,俘虏楚王,完成了灭楚大业。
纵观王翦的军事生涯,其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深谙\"不战而屈人之兵\"的兵法精髓。与白起动辄斩首数十万的作战风格相比,王翦更注重保存实力、以智取胜。正是这种稳健的军事策略,使得秦国在统一战争中能够持续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功高震主的战国时代,王翦不仅建立了不世之功,还得以善终,成为四大名将中结局最为圆满的一位,这与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密不可分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